文旅新探|哈尔滨菜市场里寻年味

发布日期:2025-01-25 01:24    点击次数:112

  人间烟火气,最抚凡人心。菜市场,东北烟火气的集萃之地。随着哈尔滨冰雪旅游再度成为冬日“顶流”,逛菜市场也成为到哈尔滨旅游的独特体验。

  寒冬腊月里,清晨七八点钟的哈尔滨,户外气温接近零下30摄氏度,红专早市却上演着“冰火两重天”。

  哈尔滨道里区的红专早市热闹非凡。新华社记者 张启明 摄

  油条、麻花在热腾腾的油锅里热闹地翻滚;塑料棚子里一碗套着塑料袋的豆腐脑,如今老板会问你:“加糖还是加料”;笼屉里热气腾腾的大肉包,干肠馅、酸菜油滋了馅出了东北可不好找;大喇叭里无限循环着东北话魔性吆喝:“嘎嘎好吃了嗷,不好吃不要钱。”

  冻货堪称东北“天然冰箱”的特产。成堆的冻梨、冻柿子、冻黄桃等冻货摆在露天销售,对南方游客而言,本身就是一道独特的东北民俗风景线。

  每个被誉为“网红小吃”的摊位前,早已是人头攒动,长龙般的队伍蜿蜒曲折,耐心等待着那一份份令人垂涎的美味。来自北京的游客黄惠敏下了火车直接拉着行李箱到红专早市,“太热闹了,哈尔滨是一个绝对不会让你感到寂寞的城市!”

  来自上海的游客在哈尔滨红专早市品尝粘豆包。新华社记者 王毓国 摄

  东北早市经典美食之一,人们口中的“糖油混合天王”——油炸糕,是红专早市里队伍排得最长的摊位。街坊邻居习惯叫摊主“老尹头”,他的油炸糕摊位经营了30多年。

  大师傅将包好红豆馅的糯米团轻按成圆饼,滑入直径近1米的大油锅,面团在热油的拥抱下膨胀、变色,金黄的油炸糕在锅中欢快地打滚,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气。炸好的油炸糕捞出沥干,碰撞间发出酥脆的响声。

  趁热咬上一口,带着玫瑰味的红豆馅在口中蔓延,酥脆、软糯、绵密、香甜……味蕾被丰富的层次感抚慰,回味绵长。

  汪曾祺先生曾说:“到了一个新地方,有人爱逛百货公司,有人爱逛书店,我宁可去逛逛菜市场……热热闹闹,挨挨挤挤,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。”

  在哈尔滨著名景点索菲亚教堂对面,有一个始建于1902年的菜市场——道里菜市场,是哈尔滨最市井、最真实的构成。

  索菲亚教堂对面的道里菜市场。新华社记者 张启明 摄

  道里菜市场入口处,还挂着写有“八杂市”的小牌子,这是它最初的名字,由俄语音译而来,意为集市。

  一进入市场,通道两侧张灯结彩,营造出浓浓的节日气氛。食物的香气扑鼻而来,油炸的、电烤的、蒸的、煮的让人目不暇接。不知道该吃什么好?人流会把你推向一个又一个美食打卡点——软糯的蜂蜜面包,炸得金黄的酥饼,都是“老哈尔滨”从小吃到大的味道。南瓜饼、炸里脊、酸奶糕等新晋美食也绝对让你不虚此行。

  哈尔滨道里菜市场里年味十足。(受访者供图)

  临近春节,小吃、特产、文创产品的摊位琳琅满目,广东游客赵怡然选购了哈尔滨红肠、东宁木耳、冰箱贴作为新年伴手礼,“果然东北的年味更浓。”

  “我们在市场中增设了价格公示牌,要求商家在春节、亚冬会期间不涨价,为游客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。”哈尔滨道里菜市场总经理孙书才说。

  当卖油炸糕的大叔关切地嘱咐你吹一吹慢点吃,当大姐把冻梨、冻柿切成块让你“随便尝”,当卖年糕的大娘帮你蘸好了糖还祝你“年年高”……对于游客来说,菜市场不仅是一个美食集散地,更是一个体验哈尔滨地道风物的绝佳场所。在这里,你能找到哈尔滨最真实的味道,也能感受到这座城市最温暖的烟火气。

  哈尔滨道里菜市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。新华社记者 张启明 摄

  无论是早市还是菜市场,逛上一圈,不仅饱尝美食,更收获了淳朴、热情和善意,让无数身在异乡的游客,找到“家”的亲切。“菜市场文旅”正成为哈尔滨新的城市名片,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感受这份独特的城市味道。

  记者:张玥

  视频:张启明

  策划:孙闻、王黎

  海报制作:张启明

  新华社国内部、黑龙江分社联合制作



上一篇:没有了

热点资讯

喜讯!冯潇霆已自掏腰包创建全新足球俱乐部,队中坐拥四位前国脚

绿茵场上的传奇人物冯潇霆在结束职业球员身份后,依然保持着对足球的满腔热忱。这位曾经的国足和申花双料队长,现在以全新的身份继续活跃在足球领域——他自费创办了"助攻未来"足球俱乐部,致力于通过公益赛事延续足球梦想。 冯潇霆不仅亲自担任俱乐部主教练,还召集了一批退役国脚组建球队。更令人期待的是,他计划邀请当红国脚王大雷、张琳芃和韦世豪等球星加盟。虽然这些现役球员只能在联赛间歇期参与,但冯潇霆表示理解,并坦言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已深感荣幸。 在最近的一场友谊赛中,冯潇霆的俱乐部就吸引了杨旭、肖智、卢琳、冯...

相关资讯